睡前故事网

刘邦项羽的历史故事(英雄盖世的项羽为何斗不过地痞无赖的刘邦)

sqgs2022

  乌江之畔,项羽面对四面楚歌的汉军,想起了当初从江东意气风发地起兵,到如今被围的窘境,自知无力回天的他选择了自尽。很多人看到项羽的结局,都会用悲壮来形容。关于项羽的失败,很多人都会归咎于他的刚愎自用、不善用人。

  这两点确实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,特别是不善用人,注定了项羽势必败于刘邦。除了这两点之外,项羽的失败其实早在他起义之初就已经注定了。翻开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不难发现,项羽是以一种非常不道义的形式出场的。

  据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记载:“会稽守通谓梁曰:‘江西皆反,此亦天亡秦之时也。吾闻先即制人,后则为人所制。吾欲发兵,使公及桓楚将。’是时桓楚亡在泽中。梁曰:‘桓楚亡,人莫知其处,独籍知之耳。’梁乃出,诫籍持剑居外待。梁复入,与守坐,曰:‘请召籍,使受命召桓楚。’守曰:‘诺。’梁召籍入。须臾,梁瞬籍曰:‘可行矣!’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。项梁持守头,佩其印绶。”这段话讲的是,会稽太守本想招募项粱、项羽一同起兵,不曾想项羽叔侄二人不顾会稽太守的一番好意,反手就将会稽太守杀害,还拿下了会稽太守的军队。以如此背信弃义的方式加入了反秦的大军洪流当中,也难怪后来战败了,项羽不敢回江东。

刘邦

  反过来看一下刘邦,当年在沛县起事之时,沛县令反悔欲杀刘邦、萧何等人,最终刘邦不得不围城并与沛县父老与子弟共杀沛县令。从两人起义的方式来看,项羽靠着阴谋篡夺了会稽太守的准备好的军队、物资(关键这太守还是他叔叔项粱的朋友),刘邦虽然也杀害了沛县令,但是因为沛县令言而无信,不得已之下才下得手。从道义上来讲,刘邦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。

  俗话说眼界决定高度,项羽不敌刘邦的根本原因正是在于此。从反秦动机上看,刘邦有统一天下之志,项羽只是出于复仇。表现最明显的就是项羽好杀,杀降其实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,它可以让你失去民心。项羽在赢下了巨鹿之战后,本可以将这二十万秦军收归为自己所用。但是他却因为要复仇而下令杀害二十万秦军,等到他从刘邦那里接手了咸阳之后,项羽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,那就是杀了秦王子婴,屠咸阳,烧宫室。项羽的这一举动彻底地得罪了秦国人,等到他准备分封诸侯的时候,才发现“阻山河四塞,地肥饶,可都以霸”的关中已经容不下他了。不得已之下,他只能退出关中,回到自己的根据地彭城。当然这一切如果是站在复仇的角度来看,确实也是无可厚非的,所以眼界仅限于复仇的项羽其成就必然不会过高。

  反观刘邦最初以“仁”获得了楚怀王的支持,得到了出兵咸阳的机会。攻下了咸阳后非但没有伤害秦人,还善待了秦王子婴和降将,从而也赢得了三秦父老的好感。随后又打出“与天下共利”的旗号,赢得了其他诸侯的支持。从刘邦的种种行为来看,他的志向在于平定天下,而不是复仇。也正是如此,项羽的谋臣范增才会说:“吾令人望其气,皆为龙虎,成五采,此天子气也”。

  当然这也不能怪罪于项羽,毕竟与刘邦相比,项羽身上的复仇的使命枷锁更重。作为楚将项燕的孙子,项羽身上背负着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”的使命。所以项羽面对秦人时,看到的更多的是仇恨,是昔日的国仇家恨。刘邦作为平民出身的楚人(严格意义上是楚魏交界之人,在刘邦眼中自己更像是魏人),所以他对于秦国的仇恨并没有像项羽那般深。再加上刘邦曾经做过秦朝的官吏,所以对于秦人非但没有仇,相反还有点感激秦人。

  两个人的出身及眼界,就注定了两个人的人生高度。一心复仇的项羽,人生的最高高度就只是一个王,一个令人畏惧的王,一个让手下的将领、谋士纷纷弃他而去的王。相反一心想要统一天下的刘邦,他的人生高度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拟的,成为皇帝是他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,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将手中的权力下放给韩信、萧何、张良等人,知人善用、合理地管理好手中的人员,最终依靠着卓业的管理能力,刘邦击败了项羽,建立了汉朝。

标签: 刘邦 项羽

发表评论 (已有条评论)

  • 评论列表